婆媳关系,是从古至今最难处理的一种关系,很多家庭婆媳关系都是势同水火。
以前那个年代,经济条件普遍比较差,结婚后,大多数儿媳需要和婆婆同住一起。虽然人多嘴杂,有时候难免有吵嘴、拌嘴的情况,但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,吵吵闹闹还是得凑合过下去。
儿媳有委屈不敢说,婆婆抱怨起来,也吐槽自己吃力不讨好!
但现在和以前的婆媳关系,变得不一样了。
现在的年轻人,思想比较独立,结婚后不愿意和老人同住。
有钱的,两家人凑合着买套房独居;没钱的,宁可租房过小日子,也不想老人掺和进来。
俗话说得好“远香近臭”。
儿媳和婆婆,各过各的日子,这种叫新型“婆媳关系”,现在越来越流行了,那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?
我们听听儿媳和老人各自的心里话!
儿媳很舒坦:距离产生美,日子更自由!
我们小区的宝妈成凤,她儿子3岁之前,都是由婆婆帮忙照顾。
但是成凤的婆婆,性格有些强势,同住一个屋檐下,不光是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,也爱管东管西,成凤觉得很别扭,心里藏着说不出的委屈。
等到孩子3岁上了幼儿园,成凤实在不想迁就了,于是委婉给婆婆提出,让她可以回老家歇段时间再来。
成凤的婆婆知道,儿媳这是觉得自己没用了,想赶自己走。自尊心很强的婆婆,二话不说就收拾东西回了老家。
虽然婆婆回去后,成凤生活中没人搭把手,日子过得十分忙碌,像早上赶着送儿子上幼儿园,下午接了孩子放学,又要匆忙回家做饭。
但成凤却说,“宁可自己辛苦点,也要过这种由自己做主的日子。像周末睡个懒觉,家里衣服攒一块儿洗,没了老人的唠叨,耳朵清静了,心情也变好了。”
有空就用手机跟婆婆视频,汇报一下孙子的情况,让老人在视频里围观孩子的成长。
她表示:这种距离感,真的挺好。
婆婆有苦难言:虽然事少了,但是心落空了一块
再说我们同小区的罗阿姨,典型的热心肠人,没事就爱张罗小区老人一起聚聚餐,东家、西家有什么要帮忙,她总是冲到前头。
有人问罗阿姨:“你这精力这么旺盛?怎么不趁着身体还硬朗,帮忙带一下孙子?”
罗阿姨人前都是乐呵呵地笑:“媳妇能干,不用我插手!”
但是,罗阿姨几个相熟的姊妹都知道,罗阿姨之前也帮儿媳带孙的,只是后来三代人同住产生了矛盾,后来罗阿姨就回家了。
现在呀,罗阿姨保持跟儿媳每周一次的视频通话,不光是交流孙子的成长,婆媳俩也偶尔会聊聊天。
儿媳叮嘱罗阿姨,没事自己多出去走走,不用担心小辈。
看起来热热爱爱的,但是挂断视频电话后,罗阿姨的心总是落空了一块,感觉自己成了局外人,儿子的小家,自己根本融不进去了。
但有一说一,结合身边的例子来看,婆媳真不应该勉强凑合一起住。
毕竟啊,婆媳本就没有血缘关系,短时间住一起过渡倒还好,凑合住在一起久了,难免就有一方觉得委屈。
新型婆媳关系流行的好处,都有哪些?
简单归纳有这三点:
家庭自由的话语权
成年人,谁不渴望自由啊?但是有老人同住的家庭,婆婆很容易就把自己代入到家长的角色中。
像现在年轻人,工作忙,没时间做家务,婆婆可能就认为媳妇太懒,话里话外爱唠叨。
而在媳妇看来,老人不懂体谅自己,长时间就结下了矛盾。
而分开住之后,婆婆和儿媳,各自都是家庭的“话事人”,拥有绝对的话语权,自己规划自己的日子,不会因为小事而引起矛盾。
夫妻关系更融洽
都说啊,夹在婆媳关系之间,最难处的就是丈夫了,两头都不讨好。
婆媳分开住,丈夫就不用夹在媳妇和老妈之间左右为难了。
家里的大事小事,像给孩子报什么辅导班,家里添置什么新家具等,夫妻俩关上门商量,不用顾虑老人的想法,意见更容易统一,少了意见分歧的争吵,自然夫妻关系也更加融洽。
亲子关系更温馨
婆媳同住的亲子关系呀,大多是一塌糊涂。因为观念冲突,老人大多偏袒孩子,认为儿媳管教太严厉。
尤其是缺乏边界感的老人,儿媳教育孩子的时候,总是习惯性张嘴插话,让儿媳成了孩子眼里的恶人。
婆媳分开住后,孩子教育,由父母自己做主,该表扬就表扬、该批评就批评,亲子关系回归正轨,相处起来更温馨。
所以啊,一句话简单总结。
新型婆媳关系的流行,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淡了,而是大伙把日子过明白了。
老人安心享受夕阳红的美好,儿媳承担自己的育儿责任。
逢年过节,老老少少欢聚一堂,各自聊聊生活近况,分享生活趣事,谁也别埋怨谁,谁也不念叨谁委屈,日子呀,大伙都过得明明白白!
互动话题:你觉得这种新型婆媳关系,好吗?
发布于:广东